雜想隨筆:先知先行者的氣魄!

「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,我寧願受人尊敬。」— — 陳定南

每次聽到有人引這句話,總是會讓我想起舊約的耶利米先知!

耶利米那時候先知很不好當!

當時,舉國上下一片氛圍,就是要團結一致,抵抗外敵到底!許多擔任"國師"的先知們也不斷地鼓舞百姓(耶利米書7:4)

"這是真神的殿!"
"這是真神的殿!"
"這是真神的殿!"

類似的宗教宣言不斷地被引用,成為先知們鼓勵百姓同仇敵愾,一起抵禦外敵的精神嗎啡。“因為是神的殿,所以城不可能會破!” 當時的先知們這樣傳講著!而君王呢?耶利米書 37:5-10告訴我們,造成西底家王最後的誤判,就是法老的軍隊出兵相助!如同投向快要溺斃的猶大王朝一根浮木,好像再次燃起得救的希望,因而最後選擇頑抗到底。這樣的氛圍,對耶利米而言,宣講要投降的訊息,根本就是政治上完全不正確的 “預言”。即便,神給了耶利米頸項上的軛,好"幫助"他傳講這沉重如木軛一般的訊息,以“證明” 這訊息才是完全從神來的吩咐!却還是被同為"先知國師"的哈拿尼亞給取下,折斷!沒辦法,因為當時的氛圍就是猶大王國可以取得勝利,即將被列祖的神拯救…。

這叫耶利米情何以堪?

可惜耶利米沒有別的選擇!因為,神的旨意,是如同早一百年前的先知何西阿所預言:“神的百姓再不悔改,就不得再蒙憐恤”(何西阿書 1:6-7)!悔改,耶利米領受的訊息,就是"打開城門,投降!"只有這樣做,或著可以得到神早一點的憐憫也不一定!

看來,要讓百姓看出"投降",才是得到神憐憫的道路,根本是緣木求魚,逆著風向在打球!因為當時候的輿論,根本沒有"面對審判,認罪,悔改,並接受刑罰"這選項!

孤臣無力可回天!

面對被迷惑的君王,悖逆的百性,隨己心(和輿論)發預言的同行,雖然神說過:"只要悔改,就有轉圜的餘地"(何西阿書 2:21-23)。但,如果"悔改"就是要"兵臨城下時,開城投降",這樣有誰聽得進去呢?

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?還是要得神的心呢?我豈是討人的喜歡麼?若仍舊討人的喜歡,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。(加拉太書 1:10)

看回新約的處境,面對著可能被人情或傳統而更改的福音,想想保羅憤而提筆寫下加拉太書的心情,不就是耶利米面對悖逆的百姓的心境?對照當時逆著風向打球的耶利米;對照當時下筆強烈譴責加拉太教會的保羅,今天,當我們面對教會內的人情壓力,罪惡對軟弱肢體的眷戀,除了幫他們代禱之餘,安慰之餘,我們是否還能有此等先知先行者的氣魄,勸勉他們回頭,或著神願意再施憐憫,而不是永遠的走向沉淪?

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,為何發怨言呢?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,再歸向耶和華。(耶利米哀歌 3:39-40)

附圖說明:

義大利畫家 米開朗基羅 (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, 1475-1564年) 在 1508-1512年受教宗委託在西斯汀大教堂(Sistine Chapel)所畫的 Prophet Jeremiah (先知耶利米). 一般相信這是描述先知耶利米於耶路撒冷淪陷時(由身後意欲離開逃難的婦人可知), 面露悲哀沉思時的形像. 引自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ophet_Jeremiah_(Michelangelo)

勝過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

「因信稱義」的信,不只可以理解為「信心」,亦可以理解為「信實」。什麼是「信實」?就是保羅與雅各所言:神「律法」忠實的「遵行者」(羅馬書2:13)(雅各書1:22-25)。

但是,我們可以說新約聖經中最謹守摩西律法的文士和法利賽人,可以因他們忠實地遵守摩西律法而得救嗎?從法利賽人保羅被神呼召揀選,因而受洗(使徒行傳9:17-19),以及保羅對救恩的看法(羅馬書1:17), 看來似乎不是如此。

原來,神的義就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——本於信,以至於信,正如經上所記:「義人將因信而活。」(中文標準譯本羅馬書1:17新譯本)

神的義就是藉著這福音顯明出來,本於信而歸於信,正如經上所記:「義人必因信得生。」(新譯本羅馬書1:17新譯本)

因此,當保羅說義人必因信得生,應當有兩層意義:

一、本於信——相信神是信實的:相信神在律法上所記,必會信實地紀念祂與亞伯拉罕立的約 ,就如祂過去曾因信實而領了亞伯拉罕的子孫出了埃及(出埃及記2:23-25)! 如果相信神是信實的,祂就會差派一個像摩西的猶太人先知(申命記18:15),來到世上(約翰福音1:14-18)。只有先持守住這個信念,相信歷史將要重演在我們個人身上,我們才能看見神因信實而承諾將要來的人(路加福音2:25-32),並且相信這人就是引人就神的光(約翰福音8:12)。因為,神的義,是本於信——祂對自己說過的承諾的信實,以及我們對祂信實的信靠!神的信實什麼時候來到?就是那位將要來的來到(馬太福音11:3)。在這之前,縱使有不能回歸的苦難和危險,看似神遠離我們的危險,義人仍要持守神是信實的信念,方能因信而得生(哈巴谷書2:4)。這就是因著神的信實加給一切相信的人,即神的義(羅馬書3:22)!

二、以至於信——要持續對神的律法信實:相信神透過律法而傳達的旨意,聽而後行的,便是有福, 因為祂們是信實如亞伯拉罕的子孫(約翰福音8:39)(雅各書2:21-23) 。神的話語不只有舊約聖經上關於道德規範的要求(出埃及記20:1-17),也有新約當中透過神的使者所傳講,那隱藏起來以致於人無法測透的行為吩咐(提多書3:5)(約翰福音13:8)(哥林多前書11:26)。此外,信實,更是指著因著信,忠實地去過著敬神愛人的生活(使徒行傳1:6-8)(使徒行傳17:2),成為世上的光和鹽(馬太福音5:13-16)。因為神的義,是歸於信——取決我們對神的義回應的程度,是否願意接受這已經設立好的挽回祭,接受這已經藉著神使者傳講的行為準則,並且持續的活出神的義(羅馬書3:25),忍耐又持守到底(希伯來書10:37-39)!

這樣看來,對曾經是法利賽人的保羅,他體認到自己無法靠著「之前」如法利賽人般遵行律法而得到神的稱讚。在大馬色被光(使徒行傳9:3-6)擊打後,保羅的思索,讓他真正地「看見」:只有當他「先相信」耶穌是神因自己的「信實」而差來的彌賽亞,並行出神使者告知所當行的事,才能夠藉著聖靈,「信實」地遵守神的律法,真正活出光明之子的生活(弗5:8-14)。唯有如此,才是真正神「律法」(神直接吩咐之誡命的總綱)的「遵行者」(羅馬書2:13),才是真正勝過文士與法利賽人的義!

由此可見,守約,不該只是在外表行為上的守約。守約,指的是講義氣的信實!打從內心地順服了神的義(羅馬書6:17-23),甚至可以成為神的義(哥林多後書5:21),因為神已經使那無罪的,替我們成為罪,好叫我們在祂裡面成為神的義——始於信,以至於信。因為成為神的義,是祂給我們的恩典:由彌賽亞來的(約翰福音1:17-18),在彌賽亞裡才能得到的(以弗所書1:7)。


附圖: 義大利畫家 卡拉瓦喬(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, 1571-1610年)在1601年所畫的Conversion on the Way to Damascus (大馬士革路上的轉變),描述聖經使徒行傳記載法利賽人保羅往大馬士革路上遭遇的事件,引自 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Conversion_on_the_Way_to_Damascus

監督與牧羊人

「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,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,也為全群謹慎,牧養神的教會,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」(徒20:28

監督,從「牧養」這個動作來看,表示其要擔負牧羊人的工作。群,就是羊群,是舊約流傳下來的一個稱呼神百姓的傳統(以賽亞書40:11, 耶利米書13:17, 以西結書34:12, 彌迦書5:4)。因此,這段經文,告訴我們神的教會,就是屬神的子民的集合體,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一群羊,需要有牧羊人來看管,牧養。

回顧舊約聖經的歷史:

雅各成為十二支派的族長之前, 他是牧羊人

摩西成為十二支派的先知之前, 他是牧羊人

大衛成為十二支派的君王之前, 他是牧羊人

因此,當保羅向以弗所教會長老道別,說了這句話的目的,就是要這些被聖靈所按立的監督:

要像雅各一樣,清楚明白羊的特性(創世記29:1-10; 30:37-43)。

要像摩西一樣,即使羊不是自己的,還是數十年如一日般,甘心樂意地看守(出埃及記2:21-22; 3:1; 使徒行傳7:29-30)。

要像大衛一樣,為了徹底實踐保護羊的使命,不惜與兇猛的獅子和熊搏鬥(撒母耳記上17:34-37)。

此外,如果所有參與事奉的教員,家長,講道者,輔導員,都算是廣義的牧者,保羅這個鼓勵,也應該適用在他們身上。換言之,只要是在神的道上事奉的,都該被要求謹慎!

如何謹慎?就是先為自己謹慎:在自己事奉的動機和行為上謹慎,待人接物上謹慎,不要因為自己使別人跌倒(路加福音17:3-4); 在自己事奉的預備和靈修上謹慎,不要失去了生命的平衡和目標(路加福音21:34)。如此,才能對全群謹慎:審慎看待自己和羊群周圍的環境,對全群的信仰可能造成的衝擊和影響,每一隻羊都要盡心,盡性,盡意,盡力去看守(提摩太前書4:1)。

為什麼?

因為「聖靈立你們作全群的監督,你們就當為自己謹慎,也為全群謹慎,牧養神的教會,就是祂用自己血所買來的」(徒20:28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