彌賽亞與巴拉巴的受審(下)

路加福音的彌賽亞與巴拉巴:

馬可福音的審判旨在討論行為與目標是否符合神的心意,那路加福音呢?根據路加福音23:1-25的記載,彼拉多曾「三次」強調他不認為拿撒勒耶穌罪致於死。為何是「三次」?在路加福音與使徒行傳當中,「三次」通常明指某人強調某事件發生的必要性,或是暗指神的旨意定要執行的絕對性(參:路加福音22:34, 61; 使徒行傳10:16)。因此,當路加強調即使彼拉多在審判中曾「三次」拒絕,最後還是批准死刑,意在指出拿撒勒耶穌被釘十字架,正是神「絕對」的旨意。又因耶穌被釘死乃是「神的旨意」,路加福音23:18; 25補充這事件所造成的結果,就是讓已經被「下在監牢」的巴拉巴得「釋放」。可見,根據路加的描述,把耶穌交給猶太人與外邦人任憑他們行,甚至被釘死十架– –這是神的旨意(參:使徒行傳2:22-24);而耶穌被判有罪的結果,就是原本被關在監牢裡的囚犯巴拉巴被釋放– –也是神的旨意!

如此的敘述手法,也表明路加福音前半段耶穌所引的以賽亞書經文正逐漸應驗(參:路加福音4:18)。因此,路加表明當神的兒子來到世上,除了醫病趕鬼傳福音,最重要的是祂將犧牲自己在耶路撒冷的十架上(參:路加福音13:32-33),使救恩的應許能「開始」實現在始祖犯罪後的人類歷史。如此壯舉,為讓許多迷失的兒子能再次與父神的關係得到修補(參:路加福音3:22-38; 15:11-32)。路加用其高超的敘事鋪陳,強調這是神絕對的旨意與計劃!如此就不難理解為何路加福音21:20-28勉勵門徒要忍耐– –因為患難正是屬神子民得贖前必有的(參:帖撒羅尼迦前書3:1-5)!看回今天:許多地區正逢動盪的政局,世上各國也遭遇瘟疫橫行,種種徵兆顯明主的門徒正處於患難多變的世代。但這一切都是至高者所命定。而祂如此安排,就是期待透過基督徒的忍耐,使其他還在世界掌權管轄之下的人,能在他們身上看見神恩典顯明的忍耐(參:使徒行傳7:8),或者他們也因此願意接受福音的光照得到釋放。總而言之,由路加的觀察角度,聖徒在患難中的忍耐,在全能者的眼中絕不是沒有價值!

約翰福音的彌賽亞與巴拉巴:

最後,讓我們查考約翰福音對耶穌審判的記載。約翰的描述方法非常特別:首先在審判當中,彼拉多是非常忙碌的,因為他一下要出去跟猶太人對話,一下則是要進去法院審問耶穌(參:約翰福音18:28-40)。彼拉多三進三出,原因是這些控告耶穌的猶太人不肯進入法院[3]。如此一來,反而使讀者覺得這些猶太人與被審的耶穌間似乎沒有任何交集– –正如光明與黑暗沒有交集[3](參:哥林多後書6:14)。第二個敘事特別的地方,就是彼拉多審判耶穌時的三次對話。從「審判的權柄」,「猶太人的王」,到「猶太人的國度」,彼拉多似乎完全不能明白耶穌對這三個話題的回應[3]。由這兩點,讀者可以略見當時猶太人之所以曾被耶穌責備「不明白真理」(參:約翰福音第八章),應是指其「不認耶穌」是從神來要做王的彌賽亞。而彼拉多也因其「不明白真理」(參:約翰福音18:37-38),才會順著猶太人的要求釋放「強盜」巴拉巴,卻把真正「猶太人的王」耶穌判死。而約翰在紀錄「耶穌受審」時特別強調的這兩點,其實正隱約呼應回約翰福音1:5「光照在黑暗裡,黑暗卻不接受光」的開場宣告!

因此,約翰意圖透過「耶穌的審判」,邀請讀者省思本身信仰的方向。約翰福音10:22-30記載有群充滿激情的猶太人,因為無法調和「自己對彌賽亞的期待」與「彌賽亞顯現時的作為」的落差,而跑來質問耶穌。他們對彌賽亞已有先入為主的看法,認定彌賽亞必定只能照他們所願來建立神國。可惜期待越大,失望越大,導致他們在耶穌受審時認不出「強盜」與「王」的差別。何謂「強盜」?約翰認為凡是在「道成肉身」的彌賽亞之前宣稱自己是「猶太人的王」,這人就是「強盜」(參:約翰福音10:1-8)!而透過作者之後對審判的描述,我們看到當猶太人不認耶穌為彌賽亞,後果竟是真正的「強盜」被放回原本屬神的猶太子民中!這不啻是個警訊:我們是否在某些事上非常執著?非得要「耶穌」如此行,才符合我們對「救主」的期待?我們可能聽過一個牧師在水災中呼求神幫助的小故事[4],但是當我們真正遭遇環境的困難,我們這時是否正像那位牧師一樣,堅持定要照我們所願,才能認定那是從神來的活路?或著我們是否願意謙卑求神開啟眼睛,放下內心成見,好看到祂所預備的另一扇窗(參:哥林多前書10:11-13; 王下6:17)?

結論

至此,透過查考四福音書各自的文學結構,與分析各自福音書的編輯手法,我們可以看出四福音書的作者在「審判耶穌」上所強調的四個重點:馬太福音認為,這是義人代替不義之人接受死刑的審判,目的在教導耶穌的門徒必須虛心謙卑,才能持守義人耶穌所成全的救恩。馬可福音則強調巴拉巴耶穌與拿撒勒耶穌雖然有「相同」的復國意圖,卻用「不同」的作法,藉此教導我們,即便一件事看似合乎神的心意,我們依然要小心自己的「動機」和「做法」是否合乎神的標準。

而路加福音則是藉著耶穌受審的紀錄,加上開頭的以賽亞的預言,鼓勵我們不要因世上的苦難而感到灰心,因為萬事– –即便是苦難– –都有神的旨意在背後!最後,約翰福音則是藉著審判過程來提醒我們,信仰,不是神照我們的旨意而行,而是我們要觀察並且調整自己照神的旨意行,不然就可能成為約翰筆下那群敵擋真理的猶太人,讓強盜奪走我們的信心,甚至信仰完全敗壞,成為與耶穌毫無相關的陌生人。

但願在聖靈的幫助之下,我們都能看出神透過四個不同的作者,藉著耶穌受審判,與巴拉巴被釋放,所要傳達給我們的教導與敬虔生活的智慧。

(全文完)

[3] 梁美心, 與約翰同讀舊約: 再思約翰福音的十架神學, 天道書樓, 2015, 217-223頁

[4] 錫安日報, 故事:上帝的直升機 2008 https://www.ziondaily.com/2.0/web/daily_life_wisdom_08a/view.php?id=2968

註:圖為義大利畫家維迦略 (提齊安諾.維伽略Tiziano Vecellio)於A.D. 1543年所繪製的”Ecce Homo!”(看哪,這人!)油畫。佈景左右對稱於他的另一幅較早完成的畫”The Presentation of the Virgin”(獻上童貞女)。畫中耶穌從左邊的衙門準備緩緩走下階梯步上苦路,與之成為強烈對比的是看似順服民意,實則達成政治懷柔而志得意滿的彼拉多。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titian.org/ecce-homo.jsp 畫家生平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Titian

Ecce homo!

他們從何珥山起行,往紅海那條路走,要繞過以東地。百姓因這路難行,心中甚是煩躁,就怨讟神和摩西說:你們為什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、使我們死在曠野呢?這裡沒有糧,沒有水,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。於是耶和華使火蛇進入百姓中間,蛇就咬他們。以色列人中死了許多。

百姓到摩西那裡,說: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,有罪了。求你禱告耶和華,叫這些蛇離開我們。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。耶和華對摩西說:你製造一條火蛇,掛在杆子上;凡被咬的,一望這蛇,就必得活。摩西便製造一條銅蛇,掛在杆子上;凡被蛇咬的,一望這銅蛇就活了。(民數記二十一章4-9節)

每當讀到約翰福音三章14節與十二章32節,就不自覺再次翻回約翰所記,耶穌所引,這段民數記之選民歷史。除了感嘆罪之傷人如火蛇,更為神所預備之銅蛇救贖–耶穌十架的救恩—感念不已。

直到今日,重溫民數記經文,竟體悟出另一番感受:

百姓到摩西那裡,說: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,有罪了。求你禱告耶和華,叫這些蛇離開我們。於是摩西為百姓禱告。耶和華對摩西說:你製造一條火蛇,掛在杆子上;凡被咬的,一望這蛇,就必得活。(民數記二十一章7-8節)

原來,即便是摩西為百姓代禱,即便是百姓認罪,神的回應,並不是就此除去造成百姓痛苦的火蛇,或是驅使這些火蛇離開。相反地,神要這些在曠野漂流多年,渴望進入應許國度的選民,專一定睛在這條被舉起的銅製火蛇,才能得以存活。

為什麼?

在神眼中,凡是掛在木頭上的,是被咒詛的!即便1300年之後,是由「祂」被掛在木頭上,為的是要親身擔當我們的罪 [1],神依然要藉著這個選民歷史的一頁,告訴神的選民:「務要望向這條銅蛇!」因為,造成神選民的苦難,即便是因著罪,即便是今天已有被十架高舉的「祂」所成全這救恩,神依然要祂的選民,勇於面對造成苦難的根源!

只有這樣,才看得到解決苦難的藥方!

就像當初被咬的以色列選民,所要做的,就是面對並定睛在造成他們痛苦與驚恐的火蛇的形狀—-即便這只是一條銅作的火蛇!即便不是被掛的「火蛇」所造成你今天的受苦!但,只有你先勇敢面對這銅蛇,你才能看到被高舉的銅蛇背後:

被高舉的這人!Ecce homo! [2]

[1] 經文引自彼得前書二章24與加拉太書三章13

[2] ecce homo即拉丁文:看哪!這人!之意。語出約翰福音19:5.  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Ecce_homo

附圖為A.D.1605年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Michele Angelo Merigi da Caravaggio所繪的Ecce homo ( 看哪!這人!)